老年大学优秀征文选登(二)
阿珍家的小康梦
日期:2020-09-07 09:34:18  浏览量:360

阿珍和我住在同一个生产队,比我小一岁。她是从小领养的,家里一共三口人,一个上年纪的奶奶,一个经常生病的父亲。住在两间低矮潮湿、破旧不堪的平房里。生活几乎没有来源,常常揭不开锅盖。有饭吃,有衣穿,成了阿珍小时候的梦想,幸亏生产队里经常照顾她家。

阿珍的奶奶年纪大了,父亲身体不好,全家没有劳动力,生活难以维持,几乎靠救济过日子。这样的光景,阿珍至今难以忘记。随着日子的一天天过去,阿珍慢慢长大,她心中有个梦,吃饱穿暖,心满意足了。

阿珍到十几岁时,早早地参加生产队劳动了,能挣几个工分了,还养了羊,她父亲身体有些好转,也能参加一些体力轻的劳动了,生活渐渐有了起色,不幸的是阿珍的奶奶离开人世了,只剩下她和父亲了。父亲见她长大成人了,相中了住在隔壁生产队的大外甥——小陶,要招他做上门女婿,小陶满口答应。于是在80年代初,两人结了婚,有了孩子。不久,阿珍的父亲因病也离开了人世。小两口勇敢地面对。

那时改革开放开始了,村里办起了厂,承包地到户了,分到的部分田改种桑树了,家家户户开始养蚕了,阿珍家也不例外。养蚕、养猪,生产队还照顾叫阿珍去村办厂——棕绳厂上班,边上班,边照看孩子,因为计件制,阿珍努力地干,想多挣几个工分。而小陶摆摊理发,还干田里活,两人虽然忙一些,但生活越来越好了,脸上笑容也多了。

那时不少人家开始翻造新平房了,把住了上百年的破旧平房,全部拆掉,重新建造新平房。阿珍和小陶也很羡慕,两人通过不断努力,终于在85年异地造了新平房,过上了吃得饱,穿得暖,住新房的好生活。到了90年代,人们又开始造楼房了,阿珍家在95年也造了楼房。她逢人就说,连做梦也没想到,我们这样的人家能住上新楼房,要感谢党的英明领导,要感谢国家的富民政策。

阿珍的两个儿子渐渐长大,到了2001,大儿子响应国家号召,去参军了,在部队两年,入了党,学会了开车。退役后在公交公司开车。二儿子在2005年也参了军,在部队5年,也学会了开车,入了党。退役后,在厂里开叉车。两个儿子都娶了媳妇,生了孩子,阿珍脸上整天挂满了笑容。

到了2010年因建造苏震桃公路,阿珍家的两间楼房要拆迁,异地建造了两套别墅,两个儿子每人一套。阿珍因照看孙子孙女早就不上班了,小陶变老陶了,但他仍然在理发。白天儿子媳妇都开着小轿车去上班了,到了晚上,一家9个人大团聚,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比蜜甜,经过努力,阿珍家的小康梦终于和其他人家一样实现了。过去的贫穷、落后、心酸、苦难一去不复返了。

像我们这样年纪的人,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,从吃不饱,穿不暖,到丰衣足食,到富裕起来,再到走上小康生活,我们是经历者,是见证者,是奋斗者,也是小康受益者。

阿珍家的巨大变化是我们苏州千千万万家庭变化的一个缩影,是家乡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例证。老百姓从心里想说,没有共产党,就没有新中国;没有共产党,就没有老百姓的幸福小康生活。

  • 版权所有:苏州市吴江区桃源镇成人教育中心校
  • 单位地址:吴江区桃源镇桃源路319号
  • 联系电话:0512-63851837 0512-63851874
  • E-mail:wjqtycj@163.com

  • 苏ICP备2022047387号